近年,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STEM教育,所以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會聽過或見過STEM這個縮寫字。到底它是什麼來的呢?又是從那裡起源呢?
好吧!就由筆者作介紹吧! 本專欄將會由今個星期開始,分大約八個星期來介紹STEM教育。
STEM是什麼?
STEM是由Science(科學), Technology(技術), Engineering(工程)與
Mathematics(數學)所結合而成的縮寫字。而STEM教育包含了這些領域內的知識,培養學生擁有這些方面的素養。
如下:
科學素養(Scientific literacy)- 是指利用科學知識和過程來理解自然,並參與影響自然界的決策。
技術素養(Technological literacy)- 是指使用、管理、理解和評估技術的能力。 技術是自然環境的創新和轉變,以滿足人們的需求。
工程素養(Engineering literacy)- 是指對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過程的理解。 工程課程基於一個項目,該項目整合了來自多個學科的知識,並將知識應用於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,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。
數學素養(Mathematical literacy)- 是指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發現,表達,解釋和解決數學問題時能有作出分析,推斷和有效交換思想的能力。
STEM歷史
我們翻開歷史文獻記載,美國是STEM教育的源頭。當初的理念是希望在教育中利用跨學科並結合理論和實踐,試圖改變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模式,鼓勵發展一種問題解決式、探索發現式學習的課程模式,這個模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,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最終,希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科技人才。
時間回到1986年,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(National Science Board, NSB)提出一套集成「科學(S)、數學(M)、工程(E)和技術(T)的教育建議,當時簡稱為SMET,被視為現在STEM教育的始祖。
十年后,在1996年,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, NSF)提出更明確的政策建議,並將SMET這個縮寫字改為STEM,代表「科學(S)、技術(T)、工程(E)和數學(M)」。
再十年后,在2006年,時任美國總統布殊在《美國競爭力計劃》中,提出知識型經濟時代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STEM素質的人士,並稱STEM教育為全球化世界中的競爭力之關鍵要素。
又再過了差不多十年后,在2015年12月,美國教育部正式發表了STEM教育法案,有系統地從教師培訓、社會協助、校內外相結合等方面規劃了STEM教育的推行。
可以說,美國已經推行了STEM教育超過30年,所以這也難怪美國可以成為世界創新科技的領先者了。
好的,這篇文章先說到這裡。下一篇的文章,筆者將會談談STEM與STEAM有何分別。
參考文獻:
- 灼見名家,美國STEM教育發展 – STEM+ 教育初探系列(15),作者:林桂光,2019。 (連結…)
-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STEM, marickgroup.com, 2016 (Link…)
作家簡介:
溫志強老師
大學時主修藝術及設計教育,及后繼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學位教師教育文憑,擁有教育局的注冊教師專業資格。近年對電子商務和STEM/STEAM教育有濃厚興趣,並修讀了相關的課程。擁有理工大學的電子商務碩士學位及STEM導師証書。
育學網教育專欄頻道簡介
育學網教育專欄頻道,讓對教育有熱誠的教師、家長及個人一同參與,在我們的網站平台發表與教育相關的文章。讓對教育有熱誠的教師、家長及個人一同參與交流。申請成為專欄作家詳情(連結…)
[完]
Leave a reply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